星期日, 16 11 月, 2025
AUS Asia Business Weekly
  • 澳洲新闻
  • 旅游
  • 环球文艺
  • 社区新闻
  • 移民教育
  • 财经投资
  • 分类广告
  • 电子报
  • 澳洲新闻
  • 旅游
  • 环球文艺
  • 社区新闻
  • 移民教育
  • 财经投资
  • 分类广告
  • 电子报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AUS Asia Business Weekly
Home 澳洲新闻

《人間佛教佛陀本懷》 第三章人间佛教的根本教义 – 契理契机 说法普利世间

by AABW
2025-01-07
in 澳洲新闻, 社区新闻
A A
0

文/星雲大師

 

至于佛陀说明世间万物有成、住、坏、空的循环,内心状态有生、住、异、灭的变化,其中的细节,科学上都很难有一个周全的研究结论,但是佛陀在二千六百年前就已经说得那么明白,无怪乎二十世纪的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慨然兴叹,谓:「如果将来有一个能代替科学的学科,这唯一的学科就是佛教。」而事实也证明:科学愈昌明,愈能证明佛法的真实不虚。

 

佛陀说法不但契理,而且契机。他为一切众生说法,对政治家,他说为政之道在于勤政爱民;对企业家,他说经商之法要能普利世间;对社会大众,哪怕只是个平凡的家庭主妇,佛陀也耐心为其开示治家之道、为人之道。

 

当初,佛陀在社会上主要的活动,除了教导僧团的发展以外,额外的时间都用在行化,甚至年高八十,仍以老病之躯游走恒河两岸弘法。因此印度的南北东西各地,就是到了今天,也都还有发掘出佛陀弘化的遗迹,像只园精舍等建设,虽然历经成、住、坏、空的变化,只剩碎瓦颓垣的遗迹,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二千六百年前一砖一瓦的历史里,感受到那时候佛陀说法的盛况,与佛陀无我利生,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二、大乘佛法的圆满修行

 

在大乘佛法里面,人要得度,有六种方法,即所谓之「六波罗蜜」(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从表面看来,让人感觉到大乘佛法好像没有什么微妙之处,也是跟世间庸俗的事情一样,就是叫人要懂得分享、守法、勤劳、忍耐、专注、灵巧……,这些事哪里还要佛陀来指导?实际不然,佛陀指导的是不一样的,兹说明如下:

 

(一)布施:佛教初成立时,佛陀在南、北印度行脚,在恒河两岸间弘化。为了让民众更深刻了解法义,佛陀常举恒河为例。像《金刚经》里佛陀举出,即使有人因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而得福甚多,但都还是在有相、有限、有数上去计算的,真正的修行是要能可以做到三轮体空的无相布施。凡是读过《金刚经》的人,就知道佛陀心包太虚的胸怀,他常教导弟子,「布施要无相,度生要无我」,这是一种民胞物与、天下一家、物我两忘的大乘佛法。

 

所以说到布施,究竟是给人呢?还是给己呢?如果说是给人,善财难舍;如果想到布施不但是给人,也是给自己;彼此共荣互利,你还会执意悭吝吗?就如农夫种田,你播种了,当然就会有收成;所谓舍得、舍得,有舍就有得。

 

佛门经常普遍讲说布施的意义。浅显地说,信徒以财物布施供养教团,教团里的比丘、比丘尼,则以佛法布施给信徒,所谓「财法二施,等无差别」,佛陀一再强调二者平等无别,这也可以说是佛法殊胜之处。

 

AABW

AABW

Next Post

【人间有爱】爱是生命的灵魂

  • Home
  • Test
  •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分类广告
  • 电子报
  • 联系我们
Call us: +61 8 9228 9888

© Austalia Asia Business Weekly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Home
  • Test
  •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分类广告
  • 电子报
  • 联系我们

© Austalia Asia Business 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