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9 11 月, 2025
AUS Asia Business Weekly
  • 澳洲新闻
  • 旅游
  • 环球文艺
  • 社区新闻
  • 移民教育
  • 财经投资
  • 分类广告
  • 电子报
  • 澳洲新闻
  • 旅游
  • 环球文艺
  • 社区新闻
  • 移民教育
  • 财经投资
  • 分类广告
  • 电子报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AUS Asia Business Weekly
Home 澳洲新闻

【亲子动动脑】看出孩子 求救信号

by AABW
2025-01-22
in 澳洲新闻, 社区新闻
A A
0

文/吴娟瑜

 

图/123RF

 

「吴老师,有同学笑我。」一名小学六年级男孩勇敢地举起手,并走到讲台来。

 

「他们笑你什么呀?」我好奇地问他。

 

这天我受邀到学校,为五、六年级学童演讲「预防学生自我伤害和尊重性别认知」,这个主题和校园霸凌相关。眼前的男孩一脸憨厚,个头和我差不多,当我演讲告一段落,向这群「前」青春期学童进行Q&A,角落边一只手举起来,就是这位十二岁的男孩。

 

原来有同学起哄时,开玩笑地学他讲话噘嘴模样,又说些看似无伤大雅却又伤了他自尊心的话。我除了教他活出理直气壮,也教他适度响应的说词,不让那些欺侮他的同学得寸进尺。

 

男孩似懂非懂地,在礼堂同学们鼓励的掌声下回座,我以大人角度,在那五分钟的陪伴下,是否足以支撑他一生勇往直前?是否让他可以披荆斩棘,不畏旁人的耻笑?

 

孩子脆弱的内心

 

每个孩子从小到大,面临各式各样的挑战,从父母是否疼爱?手足是否和谐?到同学是否和善?再到进社会,是否拥有安全的立足点?这些都是疑问。

 

社会少子化之后,爸妈对孩子的关注自然增加,因为生得少,每个都是宝贝,但也因为接触频繁,徒增相处时的摩擦。每回我到各地学校针对学童自伤防治演讲时,每位小朋友会拿到一张小纸条,以不记名方式,写下生活中常见的六项困扰号码:1.课业繁重、2.爸妈偏心 、3.手足吵架、4.同学欺侮、5.情绪低落而失眠、6.有自伤念头。

 

辅导室老师协助我随机抽取字条,看看哪个号码出现最多;当我从摸彩箱抽出,只要念到「6」时,学童群里即一片哗然。虽然并非每张都是「6」,但是十张里至少有三张写到这个数字,这代表在座学童多少有人脑海里出现过「我活不下去」、「我压力很大」、「没有人了解我」、「谁来救我?」之类的想法。

 

学校辅导室师长身负重任,在心里辅助上尽量提供支持;至于家中的爸妈,是否知道孩子的内心深处藏着说不出口的秘密?

 

亲子共同成长

 

「根据卫生福利部最新统计,自伤已成为六至十二岁学龄儿童第六大死因,二○一七至二○二二年间,国小生自伤通报数飙升超过十倍。」这种触目惊心的数字令家长担忧。大人的想法是||不是已经给足了关爱,提供了温饱,还时不时出游,为什么还搞这些情绪勒索?

 

人心细密,尤其孩子不擅表达,也还没学会情绪觉察、压力调适,于是一个争吵、不满或一个误会,冲动下的憾事瞬间就发生了。

 

犹记得一位妈妈描述警察通知「女儿出事了」,她是「整个世界突然崩塌,全身发软。」许多的「为什么」也救不回女儿。这也就是为什么,注意孩子从小到大的身心信号是如此重要,从尖叫到离家出走,从沉默不语到张牙舞爪,真正的求救信号往往被遮盖了,爸妈需要从两大原则,乐意重新更上一层楼的学习。

 

第一:亲子共同成长原则

 

时代进步,脑科学更臻成熟,夫妻乐意进修这方面新信息,从身心多角度和儿女共同成长。

 

第二:关心却不担心原则

 

广纳成长信息,并改善沟通时的紧迫逼人,才能让孩子的求救信号及时被关注,也才能在最快时间内找到拯救方案。

 

总之,现代的亲子关系,不再是站在前头拉扯,也不是站在后端不断推进,就是站在左右边,自然地在交互中,看出孩子有求救信号的蛛丝马迹啊!

 

AABW

AABW

Next Post

大师真是太神了

  • Home
  • Test
  •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分类广告
  • 电子报
  • 联系我们
Call us: +61 8 9228 9888

© Austalia Asia Business Weekly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Home
  • Test
  •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分类广告
  • 电子报
  • 联系我们

© Austalia Asia Business 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