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雲大師
过去的佛教常以「生、老、病、死」来说明人生的过程,让人感到死亡就是终点,未免太过消极,假如把它的次序调整,成为「老、病、死、生」,虽然内容不变,却增添了积极进取的意味:因为既然有「生」,就有未来,就有希望,等于冬天过去了,春天就来了,又有什么不好呢?好比生命的火焰一直燃烧,人生只要为善,就有好因好缘,何必一定要说得那么愁云惨雾呢?
我们认为,佛陀的意思,是要我们认识生、老、病、死,从生、老、病、死中去长养善根,完成悟道、扩展生命、丰富未来,所以我们要好好的结缘,好好的行善,让我们今生、来世都能获得富乐。
人生,有佛教信仰的人,都会知道是喜乐参半,假如懂得佛门的修持,会有很多方法对治我们的悲苦。例如,贪欲之苦,可以用不净观来对治;瞋恨之苦,可以用慈悲观来对治;愚痴之苦,可以用因缘观来对治等等。其它如:精进可以对治懈怠,尊重可以对治骄慢等等。因此八苦中的其它四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乃至世间无量诸苦,也不是完全不能超越。在信仰里面,有这么多好的方法,做为人生降伏诸苦魔怨的指南,让我们得以不断进步,难道不会感到人生那种美好的价值吗?
人世间,因为怕苦,所以就被苦征服,若能无惧于苦难,在世间没有感到困苦艰难,便能直面挑战,超越苦难,成就诸事。如过去中华文化主张要能吃苦、要能忍耐、要能受委屈、要能经得起苦的淬炼,才能让我们更具有坚强的力量,人生也才会成长,才会增上,前途才有光明。
我们也可以看到,社会上怕吃苦的人、懒惰的人、懈怠的人,会有成就吗?唯有肯得面对苦难,克服困难,努力奋斗,才会成功。因此,佛陀讲「苦」,是鼓励我们走向佛道,所谓「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不畏惧苦难,那才是佛陀对人间的开示。
总说,「人生是苦」,这句话是不会错的,但苦是有积极向上、成长的意义,不必把它说得那么消极,不堪忍受,佛弟子本该以学习苦行作为修行悟道的桥梁。当然,苦行也不是修行必经的过程,但是能够吃苦的人生,必定前途会有作为、有成就。所以,人生对苦,应该要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它是我们的增上缘,不是我们的仇敌。假如能自我训练,以苦为乐、以苦为有、以苦自得,那也是人生最大的享受。
空有不二 虚空容纳万物
世间人对佛教最大的误解,就是怕「空」。当初翻译的时候,把佛陀的缘起真理用「空」这个字来解说,固然非常的吻合,但是「空」的意思,也因为给解释成「没有」、「空无」,而被世人一直误解,认为佛教讲四大皆空,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因此,自古以来,为了这一个「空」字,让佛教受了多少的冤枉委屈。叫他信仰佛教,像是信仰一种虚幻的人生,信仰一种空无的世界。因为误会「空」的真理,而对佛教不能深信了解,实在是人生最大的遗憾。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