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谦
终于等来了学校假期,可以和范先生一起带贝贝去Maryborough的皇后公园 (Queens Park)参加Marry Poppins Festival(玛丽•波平斯节)。
啊! Marry Poppins! 家里到现在还留着这部经典迪斯尼奇幻歌舞家庭片呢!
玛丽,这位仙女,撑着鹦鹉伞,拎着神奇的地毯袋,随着一阵风,从东方天际飘然而至,降临在17号樱桃树巷,开始担任乔治家严格的保姆。
她是最受欢迎的魔法保姆,是大宝和贝贝的共同回忆。她的出现,挽救了濒临破碎的家庭Bank Family: 父亲乔治,银行家;母亲,主张女权主义。他们双双忙于自己的事业。孩子们的感受和成长被忽略,物质上的丰富宠坏了他们,保姆一个个地被气跑……
情不自禁地唱着影片里的那首歌,“Chim chiminey Chim chiminey Chim chim cheree……”,我们来到了皇后公园。这个皇后公园,勾起了近10年前去Toowoomba皇后公园的回忆。这两个皇后公园的相似点就是宽阔的草地,绿荫,垂须茂密如帘的大树下供儿童游乐的大型敲击乐器 – 抡锤般敲出的乐音如钟声洪亮且袅袅。叮叮咚咚悠悠扬扬里,仿佛看见曾经幼小的贝贝在奔跑。依然难以相信,眼前,她已经比我高。远处,有位金发小女孩边跑边冲我们大喊,她的父亲追在后面训斥着,大概不喜欢她欠缺礼貌冲陌生人大呼小叫。正嫌冷清呢,干脆迎过去笑着打招呼,“嗨,你看过Marry Poppins 了吗?” 皆大欢喜。她爸爸极其热情地介绍,说明天最热闹呢,会有游行。不厌其烦解释了一堆,还把有关活动的小册子送我们,说今晚他们就回布村了。
道别时,顺口问那小甜心,“你三岁,是吗?” “对呀!”
继续逛,新奇的是,这个皇后公园的历史感极其浓厚,漫步在动人的Mary River(玛丽河)边,宁静的河景里,点缀着些来往的大小船只,令人很难想象这里曾经一度是热闹非凡的重要港口:来自世界各地的帆船和蒸汽船满载而来,卸货后,又满载着昆士兰的产品远航出境。河边有澳纽军团的士兵雕像,洪水的指示器和洪水的历史。公园里有古早味的蒸汽火车,也有可爱的迷你小火车。
公园周边,许多吃饭的地方,多么方便。小镇的街道保留着旧时经典味,行人的红绿灯闪着玛丽的窈窕淑女图案,街道指示牌上,墙上,多处都有玛丽的身影。这个童话,俨然已经成了小镇引以为豪的招牌了。
我们随性地迷着路,正想问路,就看见一位打扮成玛丽的女郎。她耐心为我们指路,为确保不出错,还奔走相问,扯了不少当地人,索性拉拉呱。有位老头,指着旁边的建筑物“Story Bank”博物馆说,这栋楼,最早是银行,就是《Mary Poppins》的作者海伦(Helen Lyndon Goff)小时候住的地方。因为她的爸爸是个银行家。
可惜他嗜酒,失败,在她7岁时就过世了。她的阿姨墨儿黑得(Morehead)来照顾她。阿姨和玛丽一样,带着一个地毯袋和鹦鹉伞。海伦称她为“一只斗牛犬,凶猛的外表,覆盖着一颗充满多愁善感的心。”
原来,玛丽的角色,实际上是个澳大利亚人,就是她的阿姨。
海伦1924年搬到英国,开始用笔名PL Travers写作。
她的《Mary Poppins》被制作成迪士尼经典影片。
这部电影与卡通一起,加上华丽的音乐,成了旷世巨作。
其实,书中,魔法保姆不漂亮,从未唱过歌,从未显现爱。迪士尼却赋予她可人的个性,仙女的脸庞,而且载歌载舞。令作者忍无可忍倍感侮辱的,是这个完全无法接受的美女保姆,唱着根本不是真正字的歌(Supercalifragilisticexpialidocious 歌)!
看完电影首映,作者满腔怒火!但是因为电影的成功,5%的电影收入令她从此没有经济上的后顾之忧。
聊着天,找到了活动“诗和比萨饼”中指示的地点。木火比萨已经在那里,可是,诗人未到。罢了,不等了。满脑子的小镇文化历史,还有那仙女保姆的身影重叠着作家的生平,先慢慢沉淀一夜吧。所有的热闹,待明日再来消受。
离开时,回想着影片的结尾:乔治因误会而被总裁辞退时,仙女保姆也离去,他才感悟如何向子女表达爱心,并开始了解金钱之外,还有很多值得珍惜的东西。
这些值得珍惜的东西,对一个家庭来说,不分古今中外,都是一样的。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