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投资者分三种,它们是炒卖者,投资者,以及经营者。
炒卖者低买高卖,依靠房产价格波动从中赚钱。在房产世界里,炒卖者面对两大挑战,第一个挑战是昂贵的炒卖成本。买房需付律师费,印花税,银行贷款手续费,与银行贷款利息等,卖房则要付律师费,广告费,地产经纪费,与资产增值税等。短期炒卖的利润会被各种开销侵蚀,很多时候不赚反亏。
炒卖者的第二个挑战是房价走势无可预测,在香港 90 年代初,许多人预计房价已经到了顶点,开始卖房,过后却见房价不跌反升,于是不久后又用高价买回。最后房价在 1997 年暴跌,买房者损失惨重。两年后人们以为泡沫爆破完毕趁低价买房,不料香港在 2003 年受沙士疫情打击,房价又重挫下跌。在房产世界里,要低买高卖赚钱,难如登天。
投资者一般会选择有潜能的房产,买进后长期持有,然后通过房产增值赚钱。相比于炒卖者,投资者成功的机率来的高,毕竟优质地段的房产长期增值,这一点有经济数据支持。但选择房产并不容易,地段差的房子升值慢,地段好的房子价格又过于昂贵。
在香港,若以一个 60 平方米的公寓做标准,香港房价与人民收入比率为 19.4 倍,高居难以负担排行榜榜首。即使是排行榜第八名的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其房价与收入比率都超过了 5 倍。英国伦敦不仅房价难以负担(房价与收入比率为 15.2 倍),在英脱欧后,其房价会否从此低落还是一个未知数。上海房产曾在一年内暴涨超过 30%,德意志银行曾对中国房产表示担忧。
在澳洲,专家批评房产过高的言论连绵不绝。从 2004 起,澳洲已经有报道指房价过高。到了 2008 年以后,有专家认为房产泡沫不仅会爆破,而且会连累各大银行,最后拖垮经济。2015 年,有报道指出房产会在短期内暴跌 30%。虽然对于个专家的房产泡沫论,笔者向来有所质疑,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在这一个房价高企的世界里,要选择物有所值的房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还有一种投资房产的策略,是把房产当作一门生意。经营者买入房产后,他们会设法让手中的房产增值。平庸的房子装修后变成豪宅;旧房可以重建变新房;烂地可以建成多用途的公寓。最后这些一块块的砖头变成了一门赚钱的生意。
经营者会确保经营房产的收入多于房子的支出,这样一来,买房的钱是银行借来的,房贷就用经营房产的收入买单,经营者无需自己掏腰包就能谋取暴利。再加上优质房产长期增值,经营者的房产投资无往不利。
有人问,何时是投资房产的好时机?我会回答,当一个人有信心做某个房产的经营者时,那就是投资的好时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