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民鸣
澳大利亚有个口笔译服务机构, 服务涵盖面很广。就我工作所接触的范围,主要有边防保护局,海关违法的案子,或也属于联邦法庭范围处理的一些犯罪的案子:贩毒,国际集团信用卡造假,国际偷窃集团,以及非法进口违章货品,制作假护照事件等等;或者属于“澳大利亚民政仲裁庭”重审的,申请学生/学生配偶签证,工作签证,投资移民,或在申请人在母国因政见不同受政府迫害,家庭暴力或其他理由而申请保护令的,和保险公司打工伤事故赔赏纠纷未能如愿等因各种理由被拒的签证或案子。
另一大项目是公立医院或者各个医疗机构的服务,具体可以细致到对本地老年居民的居家护理。以我亲身的体验,所见,确实做到了无微不至。
那天的任务是去北菲茨路易区家访。常年的工作经历,使我的性格里渐渐有种不断希望探索的好奇,且每次都有不会让我失望的新见识和知识,尤其是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哪怕再是“不便行”,也会有收获在等着我。
好不容易找到那对住在一条很小巷子老年夫妇的家。照例在门外等医生来了,以便同时进屋。走进房间,只见光线不明,略有异味。不嫌,不奇怪,人的生存状态会因年龄而很大的变化。两位老人看上去是属于退休知识分子一类,尤其是那位老先生,清秀的面庞上一双明亮的眼睛。然一旦站立,竟控制不住的马上颤颤抖抖。吓得我一步上前,生怕他随时倒下。今次是圣•汶森医院的医生家访,为更新病人的近况资料;并检查有何要改变的。 老先生近来已因摔跤而被救护车送往医院住了两周,如今出院已经一周。提出的问题首先是从“你每天吃什么药,是如何吃药?”开始的。
老太太首先开腔,说:“他自己不会吃药,每次都是我安排的”。她也是个动作极其缓慢,又很细心认真的人。我即刻觉得她过去的职业一定与教师有关。她先要求让自己有机会拿支笔和纸,以补充自己记忆不足会漏忘了重点,“好笔头胜过烂记性”!这样的一对老人,每天的生活按排是个很令人担忧的场面,当然今天的重点是谈她的先生。老太太详细描写了他每天的生活实况:晚上睡眠很差,得白天补。然睡觉的间隙很短。糟糕的是白天睡梦中常常手舞足蹈;还好口无乱言。常见他睁眼向天花板空抓着双手。问后才发现他自己浑然不知!医生很警惕地初步测试其脑记忆能力,所好基本项目全没问题。问了被救护车送往医院的细节,却又模糊说不清。给他量血压时,问题来了——高低两头的差距超大。怪不得老先生常常头晕,四肢无力。问到每天需吃的药是谁的安排,大问题来了。“这个药盒是谁摆放的?”那是一种一周分开七个小格子的药盒。 “上周四由地区护士上门放的,这个星期是我放的”。我耐着性子听着老太太极其缓慢地回答。医生开始详细检查每种药品的剂量和服药的时间。检查到控制血压的药时,竟发现他服用的剂量增加了一倍,而且已经服了四天!我们都大吃一惊,同时又庆幸“我的上帝,还好今天来查看”,身体得立即补充铁剂。他头重脚轻的原因就此明了,这是家访一大收获。而那些综合症状又让我学了个新的医学名词,即此类老年智障症进入第二阶段的记忆力衰退,叫做“路易病体型”(lewy body )的病例。最后医生确定并当场联系了两位老人的子女,安排任务:必须每周来一次为老人放妥一周的药物。第一次的家访就到此结束。
非常巧合,第二次的随意安排,又是去了他的家。这次是医院领导上门共同关心。老先生的眼角多了一块护创纱布——几天前刚摔一跤的标记。又被送入医院一次,但是他精神状况好多了,起立的脚步也稳多了。再次检查药物的存放,完全正确,连我都觉得心定了。记得第一次结束前,我再三重复药物的正确剂量,请他们务必记住这个信息,特别是那个必须入冰箱存放的药物。直到老太太不必你问就直接回答为止。
实在想不到的还真是有缘,两周后的随意任务又第三次去了他家。这次检查的对象是老太太本人,来访的是从医院理疗部门来的两位年青专业理疗师,来评估她生活的安排。房间面积不大,放满了各种生活杂物,要顺畅走路还得十分小心,才不至于被绊倒。他们俩还自己外出采购食品,用推轮车放置所买的物品。印象最深的是老太太那辆自己改装的车。只见掀开座椅面,下面是用瓦伦纸做就,尺寸完全吻合的无盖盒子。显然,可存放更多的采购物品。她自己很满意,甚至不愿意换一辆新车。最重的两立升牛奶买回之后,老先生会负责把它拎出,进门放入冰箱。真正的2+2=1!
年轻的理疗师与她共同详细制定了锻炼计划,保证每周三次上门指导,让她身上的肌肉逐步有力。难怪每次家访结束,老太太一定要求合影留念。只见她竖着大拇指,由衷说出心里话,强调这么做的理由十分朴实:“我不是拍照狂,但每次我会将照片及时转发给在上海的女儿,我要清楚的告诉她,澳大利亚是多么的好!”又对我说是“我来自中国一个不小的城市。每次进医院第一句问话就是,你有足够的钱吗,你带够了钱吗?”她特地关照我“这是对你说的,不要翻译给他们听。”“家丑不可外扬”的朴素扎心传统,让她时刻牢记,即使在自己有困难的时候,还不忘设法帮忙保住面子。
三次家访,每次令人感动,澳大利亚是绝对不会忘记这些弱势人群的!相反,对他们是十分的照顾,服务十分的仔细。这样的场合,口译这工作对我来说确实是一个给两方加强沟通非常重要的工具。我每一次都乐于参与,提供必要服务。大至联邦、刑事、最高法庭的严肃,让人深感执法威严之必要;小到对普通弱势民众的贴心,每天的生活起居,同样令人动容,倍感温暖。一句话,都是接地气的人生内容。
这里,没有一个被遗忘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