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少雯
图/丰子恺
孟孙猎得麑,使秦西巴载之持归。其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放之。――韩非《韩非子》
这则〈母鹿随啼〉的护生画,读者诸君之前在本专栏看过,篇名叫「爱子」。〈爱子〉取材自《说怨》一书,而这幅画则选材自《韩非子》,可见感动人心的故事,从古至今常被有识之士编选入籍,流传后世。
〈爱子〉故事较长,这幅〈母鹿随啼〉文长只有前半,省略了后半。为了让读者能知道画中主角行慈悲义举的结果,后半段就让大家重温故事的结局。
话说春秋战国时期,鲁庄公的庶子孟孙有一次出外打猎,猎得一只小鹿,因游兴正浓,于是就将小鹿交给随行的官员秦西巴带回宫中。
秦西巴带着小鹿先行回宫,路上一只母鹿在车旁一路相随,始终不肯离开,而且不断发出哀鸣声。秦西巴知道,那是母鹿不舍小鹿,其鸣声悲凄,声声闻之鼻酸。
秦西巴是一位慈悲的人,他不忍母鹿失去爱子的痛苦,也不舍小鹿失去母亲,于是自作主张将小鹿给放了。见到母鹿与小鹿团圆相聚,还不断舔拭爱子,母子情深让他很感动,觉得自己做了对的事,也没去想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
这幅画就说到这里,下半段就是重温〈爱子〉的故事内容了。
孟孙回宫,知道秦西巴将小鹿放了,非常生气,就将他放逐出京城。因放生鹿而得罪了孟孙,依秦西巴的性格,应该是不后悔的。
过了一年,孟孙又将秦西巴召回京城,还让他进宫担任太子傅。左右的官员不解,问孟孙:秦西巴因得罪主公被放逐了,为何又召他担任如此要职呢?孟孙回答:秦西巴学问品德兼备,堪任太子的老师。而且他是个慈悲的人,连一头小鹿都不忍伤害,相信一定会好好爱护太子。
看官,秦西巴果然没做错!他虽因违背主公之意放了小鹿而获罪,但慈悲的举动却让孟孙十分欣赏,当太子需要延请教席时,自然非他莫属了。
别以为慈悲是软若无力的,虽然无形、无状、无声、无味,肉眼看不见,但慈悲本身就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无穷无量真善美的磁场,可以横扫消除人心中的黑暗,带来光明、希望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