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慢慢从青涩、茁壮、世故到圆融,因为经历了生老病死、无常离别等磨难。我们知道人生没有十全十美,学会了包容,也懂得善待别人、同理别人,与人相处随缘自在,给人方便手心向下,遇见更好的未来。
年轻的时候经济拮据,薪水不高,还要买房贷款,所以节省度日,锱铢必较,买东西常常要讨价还价,有时候弄得自己和商家彼此不愉快。步入中年经济状况稍微稳定,不再计较零头了,也不会议价,念头转变,大家工作都辛苦,商家赚些钱也是应该的。有一次,颈间酸痛到盲人按摩店,师傅很用心的为我服务,想到盲人工作不容易,我就多给了小费,还夸奖师傅认真的帮我推拿,师傅露出喜悦的表情,还帮我多按摩几次。舍下金钱的执着,心地宽阔很多,偶尔看见身心障碍者在路边乞讨,我也会布施与人为善,这和年轻时简约过日心境不同,有舍有得,对人大方自己也快乐。
年轻时开车,有时遇到偏僻小路,路窄不能会车,总认为谁的车子先开进来,后进的车子就要礼让,自以为这才是公平正义,可是这把公平的尺并非每个人认同。遇到两车对峙,对方不礼让的时候,往往双方相望,都以为自己先到,你等我、我等你,消耗了时间,也带来了火气。现在我不这么想了,只要两车交会,我一定优先后退,对方车子见我让人三分,也会主动退车,还会鸣笛对我表示感谢。礼让对方,不想争执,让我省下很多时间,也不用像以前大动肝火,想起布袋和尚说的话「退步原来是向前」,礼让他人,天宽地阔,彼此都受益心宽。
年轻时追求物质生活,喜欢吃大餐,到吃到饱餐厅一定要尽量塞,不吃白不吃,点高档的食材,以为这样才划算,每次用餐后摸摸鼓起的肚子,直呼赚到了,没想到这样的饮食方式只是让肠胃不适,过度饮食让自己失去健康,营养失衡。步入中年后,不再想要吃大餐,反而喜欢蔬果小菜,简单饮食,享受咀嚼食物的慢活自在。生活步调变慢,陶醉在恬静的大自然,追求山林的乐活,慢是心中的主旋律,做事三思后行,与人交互不再直白,看破不说破,给人空间,也给自己留余地。
我知道自己有些年纪了,该得到的都已经有了,得不到的努力也是枉然,能舍得就放下,待人热情助人行善。我知道自己不是完美无暇,周遭的事也不能尽如人意,做自己喜欢的事,结交喜欢的朋友,待人广结善缘,对事随顺因缘,放慢生活,与人无争,心中自在,遇见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