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云大師
佛教说了生脱死以后,究竟住到哪里去?
你说住到哪里呢?还不是住在人间吗?即使成圣成贤,甚至成佛了以后,都不离人间,做一个自在的好人。十法界都在心里,心、虚空,包容一切法界,不然,住到哪里去呢?
不是说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吗?
西方极乐世界确实可以成为未来的归宿之一,但在佛教的真义上说,「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也是不离人间哦。
如果只顾自我盲修瞎练,不重视大众的信仰、解脱,一个宗教离开了群众的共同成就,这个宗教有什么作用呢?
你要知道,当初佛陀就是以人为本,所以倡说五乘佛法。只要有慈悲、般若、菩提,就能获得解脱。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这就是菩提心的佛教。
你说的人间佛教是以什么为本体呢?
人间佛教就是佛教嘛,佛说的、人要的、净化的、善美的,都是人间佛教。人间佛教是以戒定慧为本体、以缘起中道的真理为根本,以现代群众需要安身立命的方法为依归。
假如我们不称作人间佛教,还可以用什么别的名词来传扬吗?
不可能的。因为,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降世人间,主要就是对人说法,为人间示教利喜。他不是专对畜生说道,不能叫畜生的佛教;他不是专对神鬼说教,不能叫神鬼的佛教;他也不是对邪见、迷信之士说教,不能叫做邪见迷信的佛教。人间佛教是立足人间,对人的教化,所以叫做「人间佛教」。
信仰人间佛教,会不会给人感觉到没有神圣性吗?
佛陀所说「人人有佛性」,直下承担「我是佛」,把我们提高得跟佛陀同等,具有和佛陀一样的真如自性,这不就是人间佛教的神圣性吗?
你依止佛陀的三法印、四圣谛、十二因缘、六度万行等修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这不是神圣性吗?
每一个人信仰人间佛教,都能人我和谐、家庭幸福、积极增上、解脱自在……,这不都是神圣性吗?
人间佛教是以人为本,不假神权,真正的佛法是创造人生究竟的幸福,「自依止,法依止」,这不是神圣性吗?
人间佛教走入社会、服务社会大众,所谓弘法利生,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样的胸怀和理想,不都是神圣性吗?
如你所说,既是人间的佛陀,他现在住在人间什么地方呢?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佛陀的法身融入宇宙大化之中,哪里没有佛陀?甚至佛陀是住在信仰里,你信仰佛陀,实践他的教法,他就住在你的心中,住在你的行住坐卧
之中。
信仰人间佛教有什么利益吗?
你信仰了人间佛教,跟着身心净化,思想升华,超越人我对待,跟人和合无诤,不对立、不执着、不幻想、不烦恼,心无罣碍,享受着禅悦、法喜,那不是在现实上就可以得到人间佛教的利益吗?
人间佛教是佛陀本怀,还有什么人士的说法吗?
国学大师章太炎曾说,佛教的理论,上智人不能不信,佛教的因果业报,通彻上下,普罗大众不能不信,这是最可贵的。
颇孚众望的梁启超也说,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乃兼善而非独善,乃入世而非厌世。
又如国父孙中山先生说,佛教乃救世之仁,佛学是哲学之母,研究佛教可佐科学之偏。佛法可以补法律之不足,法律防患于已然,佛法防患于未然。
就是毛泽东,他的母亲也是虔诚的佛教徒,他也说要发扬佛教优?传统,将宗教视为一种文化,而非一般的迷信。
甚至,近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宗教不但不与科学相违,每一次的科学新发现都能够验证它的观点,这就是佛教。也表示若要选择信仰,他愿意成为佛教徒。
所以,时代潮流发展到现在,有识之士的共同结论就是要弘扬人间佛教。以人间佛教造福人间,解决人的问题。人的问题解决了,世间还会有什么问题呢?
那我们怎么样去找寻这许多人间佛教的内容呢?
这本书《人间佛教佛陀本怀》,你看了之后,就可以对佛教完全了然了。依此实践,不断自我升华,逐渐从「做人」到「成佛」,一步步向上提升,人间佛教的信仰,便能完成生命的圆满。
这本书很难阅读吗?
不难的。本书一共只有六章,第一章总说,语句佛教二千多年来在世界各地流传,对于各个国家人民社会的影响。第二章,讲述佛陀一生的行谊,从一日生活,到对弟子、信众、社会的教化等。第三章,讲述佛陀说法的根本教义。
第四章,语句佛教在中国的流传。特别是,佛教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例如没有佛教的名词,我们说话都有困难;如果没有佛教的传播,恐怕今天的素菜都没有得吃。甚至我们的衣食住行、语言文化、各种艺术等,都已离开不了佛教文化,佛教已经不只是佛教,基本上它就是一种文化。
第五章,讲述百年来人间佛教推动的情况。第六章总结里,说明佛教盛衰的情况。总计近十四万字。你能把这本书读完,体会本书的宗旨,也可称为硕士、博士了。是为序。
二○一六年四月
于佛光山开山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