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对他说:「世界上有两种人可以得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一是修善不造罪的人,一是造罪知道忏悔的人。现在你抱持忏悔之心,知过必改就是好人。你以后要以正法治民,不要行非法的事;要以德化民,不要用暴戾治国。多行仁政,善名美德可以远播四方,还是能受到众人的尊敬。」
阿阇世王听了佛陀的开示,感激涕零跪在佛陀座前,对重生的生命充满希望和信心。(《大般涅盘经》卷一九、二○)
七不退法 权巧化解战争
在《中阿含经・雨势经》里也提到,有一天,阿阇世王想要发兵讨伐跋耆国,派遣雨势大臣转至礼拜佛陀,禀告他的想法。佛陀早已知道雨势大臣的来意,故意告诉阿难:「跋耆国有百姓经常集会,讨论正事;君臣和睦,上下相敬……等『七不退法』,是别的国家不能侵犯征服的。
雨势大臣听了佛陀对阿难说的话,即刻明白,便向佛陀告辞。佛陀以方便权巧的智慧,化除了一场血腥的战争。
另外一位与佛陀有深厚因缘的就是憍萨弥罗国的波斯匿王。他的身躯肥胖,经常气喘如牛,为此深觉苦恼。佛陀慈悲的为他说了一首偈语:「人当自系念,每食知节量;是则诸受薄,安消而保寿。
意思是说,我们应当时时自我提醒,饮食要知道节制,不能过度贪吃进食而造成身体的负担,才能保持轻安,健康长寿。(《杂阿含经》卷四二)
后来,波斯匿王高龄的母亲去世,他非常哀伤忧戚。佛陀对他说:「人生在世,从古至今,有四件事最可怖:一、有生就会有老死;二、生病就会枯瘦难看;三、死后神识就会离开身体;四、死后将与亲人永远诀别。任何人都逃不出这种生灭无常的定律,再亲密的人,也不能永远久住在一起。每个人都不能幸免于死,徒然为死去的人悲伤,不如为亡者作福积德,这样对亡者才有实质的助益。」听了佛陀的开示,波斯匿王心开意解,扫去多日的阴霾。
《佛说波斯匿王太后崩尘土坌身经》的这段说法,揭示了老病死生是每一个人必须面临的事,无人可以幸免,凡有生必有死,有生必有灭,这是生命轮转的因缘轨则。不过,依佛教的观点,生不是开始,死也不是结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不断生灭变异,能够从生灭法中求证不灭的生命,才是一种智慧。
慈悲的佛陀不舍弃任何一个众生,不管任何无理的人,只要有因缘,他必定慈悲为其开示,引导他过着佛化的生活,让人生有目标、希望。好比佛陀以「吉
祥草」的譬喻,善巧教化,让妇人走出丧子的悲痛。(《众经撰杂譬喻》卷下)
佛陀平时除了应邀对信徒开示各种疑难,偶尔信徒家庭有问题,他也随缘转至排解纠纷,着名的例子就是为须达长者的媳妇玉耶开示:「女人光是容貌端正,身材姣好,不名为美人,更不值得骄傲;唯有心行端正,具备贤淑的女德,受人尊敬,方可名为美人。」也以「五善」告诉她该如何奉事公婆。最后,玉耶感动的请求佛陀为她授戒,发愿生生世世作佛化家庭的优婆夷,须达长者全家也为她祝贺,成为佛陀化解家庭纠纷的样例。(《佛说玉耶女经》)
一个家庭里,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妇随,彼此尊重、包容,相互了解、体谅,才能创建和顺的家庭。可以说,佛陀教育弟子、开示信徒,大都是用譬喻、鼓励的方式,让他们知道正道,而不是用打骂、责备的方法,如此,不仅维护了他们的尊严,也能达到防非止恶的效果。
当然,在佛陀教化的诸多有缘人中,女性、儿童也占有不可轻忽的地位。例如:末利夫人虔信三宝,严守净戒,与丈夫波斯匿王皈依佛陀,在国内施行佛法教化人民。女儿胜鬘夫人发十大愿心,说大乘佛法,作狮子吼,她影响夫婿阿逾阇国友称王皈信佛教,二人共同以佛法教化人民。她尤其重视儿童教育,凡是七岁以上儿童,定期召集进宫,授予教育。(《胜鬘经・胜鬘章》第十五)
又如毗舍佉夫人,护持佛法,发心供养佛陀及诸比丘、比丘尼修行所需之物品,并捐献珍珠衣启建鹿母讲堂。佛教僧团能够蓬勃发展,他们护法功不可没。(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