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雲大師
此时此刻,他的心就像一池平静无波的湖水,十法界众生的情况,忽然浮现在眼前,历历分明;对于困难问题的解决,也突然胸有成竹。他自知已经从差别里获得了平等,从复杂里获得了统一,知道自己彻头彻尾改变了人生,也自知可以用觉悟的真理向世人宣说。他口中喃喃发出:「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所谓「生佛平等」的宣言。(《华严经》卷五一)
不过,开悟后的佛陀,并没有急于讲说悟道的真理,仍然继续沉思冥想,酝酿治心的理论、悟道的步骤、对宇宙的看法、对人生的观察,甚至未来宣扬真理、创建六和僧团、提倡四众平等的难题,也都一一设想了。因为佛陀明白,对于这许多道理,世间人只要能奉行,都能获得跟他一样的修行体验,证悟真理,获得圆满解脱的人生。
二、教团成立
又经过了一段时日,在他把所证悟的道理反复思惟之后,心内坦然如同一轮明月,可以照亮世间。这时候,他想起了过去一起修行的同道憍陈如等五人,希望能将悟得的道理和他们共享。就在不远的一座山丘上,证悟后的佛陀找到了五位同伴,向他们「三转法轮」,讲说佛教的总纲「苦集灭道」。《佛说三转法轮经》里记载:
第一转,他说:「世间的苦,逼迫性;人生的集,招感性;圆满的生命,可证性;解脱的道,可修性。」这就是佛教史上所称的第一次大转法轮。
随后,佛陀又教诫五位同修者:「人间逼迫的苦难,你们应该知道;人生的烦恼无明,你们应该断除;不死的生命,你们可以圆满;解脱的道法,你们应该修证。」这就是佛教史上有名的第二转法轮。
接着,佛陀又再说:「这许多苦难,我已经知道;这许多烦恼无明,我已经断除;这种不死的生命,我已经证得;这许多道法,我已经修学。」这就是佛教史上的第三转法轮。
这五位修道者在听闻佛陀说法之后,也都如同拨云见日,忽然心地开朗,成为大阿罗汉。原本他们看到舍弃苦行的佛陀回来,都不想理睬,现在却被佛陀的威德慈光摄受,不由自主地就跪下来,恳求说:「悉达多,我们终于认识了您的伟大,我们愿意做您的弟子,跟随您学习。」
佛陀闻言便开示说:「我已经不是悉达多了,你们叫我『佛陀』吧!我同意接受你们的入道,共同度化众生。」在《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三中记载,他们就这样成为佛陀最初的五位比丘弟子。而佛、法、僧三宝具足,一个宗教的雏形也就此宣告完成。今日到印度旅行的人,假如要想礼拜佛陀的圣迹,当时佛陀为五比丘说法的说法台,也都还留有纪念性的建筑遗迹。
接着,佛陀率领五比丘展开了印度传道的生活。渐渐的,有许多慕道者前来聆听佛陀说法,包括了修行悟道的人士、觉悟的圣者等,都闻风而来。好比当时外道中最大的团体,由优楼频罗迦叶为首的三兄弟,率领了一千多位弟子,一起皈投到佛陀座下,这对日后佛陀的传道有相当大的助益。
同时,声望很高的舍利弗、目犍连的门人团队,大概二百人也皈投佛陀座下。另外,中印度波罗奈国大富长者善觉的儿子耶舍,因为厌离俗世而出家,也成为佛陀的弟子,并且带了五十个人跟随佛陀学道。后来,他的父母及妻子也都皈依三宝,成为最早的优婆塞、优婆夷。《过去现在因果经》卷四,先后记载了他们皈依的情形,可以说,千二百五十五人的教团,就这样在人间逐渐地开展出来。
教团庞大 制订僧团戒律
从这个时候起,佛陀的声名大噪。当然佛陀也知道,依照印度现实的环境、气候,以及社会
文化的需求,这么多人要跟随他修道、生活、弘法,教团如此庞大,除了需要制订僧团戒律,觅得一个居住的地方也是当务之急。很快地,佛陀就得到了过去想要把国土分赠给他的频婆娑罗王的护持。